2013年20-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工作调查结果
2013-8-7 12:14:00

 
    为及时了解我国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的变化趋势,为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《全民健身计划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,国家体育总局于2013年5月中旬开始在北京市、内蒙古自治区、吉林省、浙江省、山东省、湖北省、广东省、重庆市、云南省、甘肃省等10省(区、市),对城乡居民的体育健身活动及体质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。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案,在参与抽测工作的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,目前,已顺利完成了调查结果的采集、录入及统计分析等工作。现将主要情况通报如下:
    一、抽测工作的基本状况
    本次调查对象为20-69岁年龄的城乡居民。调查内容包括问卷填写和体质测试两部分,涵盖日常体育健身行为、身体形态、身体机能、身体素质等28项指标。从10个省(区、市)30个城市的243个街道(乡镇),获取有效样本43,629例,有效数据1,636,063个。
    二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基本特征
    (一)体育健身活动的参与度提高
    本次10省市调查结果显示,在过去的一年里,有49.2%的人参加过体育健身活动。其中,城镇居民为59.8%,乡村居民为35.6% ;男性为50.2%,女性为48.2%。
    调查结果显示,在过去一年里,10省市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比例达到32.7%,与以往的调查结果相比高了4.5个百分点。
    由此可见,群众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明显增加,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呈增长趋势,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参与度提高。
    不同年龄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随年龄增长呈现“马鞍形”,即在20-39岁期间,随年龄增大,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呈现降低趋势;40岁以后,随年龄增大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增加。
    (二)体育健身的意识增强、目的更明确
    调查结果显示,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前五位原因依次为增加体力活动(36.6%),消遣娱乐(23.7%),防病治病(14.5%),减肥(9.4%)、减轻压力及调节情绪(8.6%),而认为没必要进行体育健身的人数比例排在15个因素中的最后一位,仅为0.1%-0.2%。这些结果表明,绝大多数人有明确的体育健身目的,对体育健身提高健康水平的作用具有明确的认识。
    (三)体育健身生活化的趋势更加明显
    调查显示,在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中,每周参加体育健身活动1次及以上的人数,达到了78.1%,其中76.7%的人已经坚持了1年以上,32.1%的人坚持了5年以上。随年龄增长,常年坚持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增加。城乡60岁以上人群,基本上半数以上的人坚持体育健身活动在5年以上。可以看出,体育健身已基本成为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内容,体育健身活动生活化趋势在我国局部地区已崭露头角,在老年人群中尤为突出。
    (四)体育健身的方法既丰富多彩,又相对集中
   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,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方法在调查的18类大项中均有分布。其中,健步走(39.8%)、跑步(13.9%)、乒羽球等小球类项目(11%)和足篮球等大球类项目(8.2%)排在前四位。与以往的调查结果相比,选择健步走和跑步的人数比例有所下降,而选择骑自行车、游泳、街舞,以及各种球类项目的健身人数比例上升。由此可见,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方法由原来过多集中在健身走、跑步上,已逐步转向骑自行车、游泳、街舞,以及各类球类活动等。体现了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项目丰富多彩,同时集中趋势依然明显。
    (五)公共体育场所在体育健身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
   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,在“单位或小区的体育场所”健身的人数比例为23.1%,在“公共体育场馆”健身的人数比例为15.2%,在公路、街道边和在广场、场院的健身的人数比例均为14%,在公园健身的为12%,住宅小区空地健身的为8.7%。这表

下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5 华东公共卫生 电脑版
Powered by iwms